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
三明一中2022年第八场省级教育教学开放活动圆满成功 二维码
970
发表时间:2022-10-30 09:42 优化新课程新教材实施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三明一中2022年第八场省级教育教学开放活动圆满成功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为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工作,发挥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辐射引领作用,三明一中于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举办了以“优化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场省级教育教学开放三明一中分场活动。 2022年第八场省级教育教学开放活动是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开放活动的通知》(闽教基[2022]2号)精神,经各地遴选推荐和省厅统筹安排举办。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三明一中、三明九中及大田一中承办的重大教育教学公开活动,三明一中开设了数学、地理、生物和通用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五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开放活动。此次省级教学开放活动获得福建省普教室的全程大力支持与指导。 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10月27日至28日两日,来自八闽大地的众多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融通,在融通中明悟。两天的教育教学开放活动让更多的老师深切感受到了新课程新教材教育教学的节拍,感悟到了新课程新教材教育教学的规律,明确了新课程新教材教育教学的方向,收获了新课程新教材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 数学组——多措并举强教研 踔厉奋发谋发展 数学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观摩人数500余人,线下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就“双新”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进行专题研讨,从不同高度、不同层面解读了学科核心素养。数学组教研组长卢晋铭老师主持,分三个流程进行:首先是由三明一中高级教师杨晓兰老师、大田一中高级教师陈财钗老师、永春二中高级教师林中山老师和三明九中一级教师冯艳玲老师在学术报告厅开展教学观摩课;接着是互动评课议课环节;最后由省普教室教研员、正高级教师陈中锋老师做题为《高考命题改革对优化数学教学的启示》的专题讲座。 首先,杨晓兰老师开设了题为《对数的概念》的公开课。杨老师通过科普视频引入大数计算,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展现数学发展前进的曲折。通过加减法、乘除法、乘方开方运算的发展,自然而然过度到从解指数幂的指数次方,引入新符号log,语言自然,从思想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对数新概念。课堂中杨老师关注学生,大胆让学生上台展示,既有效监测了学生学习进度,又能及时给学生学习进行正反馈,是一节有效、高效的好课。 随后,陈财钗老师开设了题为《解析几何中的定点定值问题》的公开课。陈老师的选题是高考的热点、重点、难点,基于学生前期学完解析几何的知识后,遇到的思路问题、计算问题,陈老师做了“思路+计算+方法选择”的综合性的分析与讲解。课堂上陈老师从2020年全国Ⅰ卷压轴高考考题入手,对本题定点定值问题的整体性做出了思维指导,并对定点位置关系用GGB软件作出点P的对称位置,观察定点若存在,必在对称轴上等思想探究;对解题的技巧性进行了计算指导,如整体代换,利用特殊值先定定点等方法,从图像入手,观察得到三点共线并证明,点出了计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关键思路。这是一节精心设计的课。 接着,林中山老师开设了题为《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的网络录播课。林老师从椭圆焦点三角形的定义出发,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探究、证明、拓展、归纳、总结焦点三角形关于周长、形状、顶角余弦值、焦点三角形面积的4条性质。问题情景层层递进,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符合新课程新教材的课标要求,做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后,冯艳玲老师开设了题为《返璞归真,回归本源——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的公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基础上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锥曲线的统一性,并能够运用统一性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冯老师教学时,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作为载体,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充分的想象、大胆的猜想,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的过程,在原有圆锥曲线知识上进行探究、拓宽、延伸、升华、进一步认识圆锥曲线的统一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四堂课后,开设公开课的三位老师阐述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随后,三明一中市优秀教师曾翰举老师、省学科带头人正高级教师魏有莲老师、三明教育学院教研员三明市学科带头人唐震老师对四堂课作出了点评。三位评课专家充分肯定了四位老师的课,对他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专家们肯定了四位老师精心备课,理解教材,理解教法,理解学生;肯定了四节课堂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三位评课专家也对四节课提出一些建议。通过专家评课,对省级公开周的观摩课进行了总结与补充。 最后,省普教室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省首批教学名师、教育部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陈中锋老师带来了主题为《高考命题改革对优化数学教学的启示》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的核心观点:一是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注重情境化试题设计,增强应用性、创新性、开放性、灵活性,这些都是新高考命题的风向标。二是在今后的高考题中,将很难看到以前重复的题目,靠刷题备考的模式可能风光不再。更多地出现开放性的试题,这必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考试难度,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将会被高考分辨出来。这启发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需关注知识内涵的挖掘与揭示;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科技能的培育与固化。
地理组——聚力教研谋发展 笃行不怠谱新篇 10月27日,线上线下地理教研活动参与人数共计200余人。大家欢聚一堂,互相探讨,共学习,齐进步。 第一节课三明一中的余根梅老师给学生开设了《海-气相互作用》公开课,根梅老师以秘鲁沿海连降暴雨引发洪灾导入本节课内容,完整的讲解了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通过三个小组探究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发现极端天气现象,引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收获颇多。在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反馈非常精彩,学生接受很快,对答如流。 来自三明中的陈良豪老师用高一12班展开了一节非常精彩的《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的》讲解。通过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利用野外观察所看到的景观——兴义万峰林、毕节织金洞,系统讲解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形成条件、发育过程以及分布地区。 高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来自大田一中的罗春钻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讲解,罗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绘制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不仅夯实基础,也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还精选案例,从生活入手,制造思维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魏国文组长和陈德融教研员的主持下在录播室开始公开课的评课活动,上课的几位老师先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进行说明,然后先邀请外校的听课老师对上午开设的公开课进行点评。大家都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来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但是在问题链的设置的难度上和原创性上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期更加符合新课标和新高考的水平。
27日下午三点,在三明一中魏国文老师的主持下,来自全省初高中学校的众多地理老师参加了三明九中教科处主任、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三明市学科带头人、省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李春军老师的关于《五育并举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实践》的讲座研讨活动。李春军老师以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角度深入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以丰富的活动案例生动的解析了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实现五育并举的教学目标。并提出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建设地理社团,培养有自主意识的学生。可以依托社团开展丰富的学科活动,拓展生涯意识,实现自主发展。 生物组——线上有约共探究 云端教研展芳华 生物教研活动线上线下共四百余位老师参与,大家相互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此次研讨活动一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生物教学观摩课展示。分别由三明九中黄增财老师(高级教师、市优秀教师)执教《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大田一中欧小青老师(一级教师、大田县骨干教师)执教《种群数量的变化》,三明一中吴桂花老师(高级教师、三明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执教《群落的结构》。第二阶段为评课活动,由三明一中教务处负责人罗春裕老师主持,第三阶段为专题讲座,由福州市教研员郑琳老师为大家带来《三新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与实践》的专题讲座。 上午第二节,三明九中黄增财老师开设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复习公开课。黄老师以高教授及其团队对无刺鱼的研究为主线,引出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通过设置问题串以及相关科学史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了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生物核心素养。并在这个过程中铺设必备知识点的考察,例如RNA的特点,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关系、转录与翻译的过程等。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整个课堂条例清晰,逻辑连贯,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探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 第三节,大田一中欧小青老师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公开课,以视频作为导入,并通过提问“渔民是如何确立捕捞量的?”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在课堂的结尾学生能够通过新课的学习给出答案,首位呼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课前给出真实数据让学生自行尝试构建曲线图和数学公式,在课堂上展示几位学生所构建的模型,并让其余同学给予点评和修正,学生对S形曲线和J形曲线就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培养科学思维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欧小青老师的教态大方自然,语言富有亲和力,课堂氛围和谐民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第四节,由三明一中吴桂花老师开设《群落的结构》新课,整节课的条理清晰,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本节课以分析学生所熟悉的三明本地区的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这一自然景区为主线,让学生从宏观以及微观的角度进行辨析,从而理解群落的概念、物种组成以及种间关系。通过设置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材料,寻找答案,从而生成知识体系。在种间关系这一部分知识点的设计上,先播放了《一根树枝上的景象》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蚜虫、蚂蚁、瓢虫以及植物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上台画出种间关系的曲线图,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学生自行修正,加深了学生对种间关系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吴老师还有效地进行了知识迁移,倡导因地制宜,呼吁学生保护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升华了整节课的主题。 下午三点,由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福州生物中心组成员、福州市学科带头人郑琳老师给我们开展了主题为《三新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理念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共有119名生物教师参与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围绕新课改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的突破两大方面展开,并聚焦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在理论部分,详细介绍了本次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观点: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对相关关键词进行了讲解,以及对于“如何实现”进行了举例说明。在实践部分,突出“大概念教学”,介绍了“大概念”教学的定义、意义以及教师们认为的概念教学,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和盲点,并给予解惑。最后通过展示概念教学示例,为老师们介绍了如何进行大概念教学,让大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受益颇深。今后还需紧跟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实践,把理论的学习应用于实践当中,才能在“三新”的教育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
通用技术组——融合信息技术 赋能教学创新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我校录播室如期举行。三明九中、尤溪七中等各校线上线下参与的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老师共计五十余位。本次活动先后观摩了尤溪七中傅世荣老师执教的高二年级《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和三明九中李成燕的《技术试验及其方法》两节课。傅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案例丰富,所选案例体现三明地方特色,与时俱进,课堂渗透爱国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将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实到实处。李成燕老师创设真实教学情境,选择四种木材以分组的形式小组探究试验木材的抗弯强度,充分践行新课标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挖掘学生学习动力,令在场观课教师深受启发。 评课环节,杨翠老师和鲁丹丹老师分别对傅老师和李老师的课程进行了点评,方瑞华老师就两节观摩课进行了梳理、总结和提升,独到的点评与视角为在座老师做了示范和引领。 心理组——常研常思 常悟常新 心理教研活动分听课学习和研讨交流两个环节,三明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三明市中小学教学名师、市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市学科带头人邱细荣老师在高一(3)班展示了主题为《觉察自我的学习节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三明二中、三明九中、列东中学等各校十几位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参加了本次教学观摩活动,线上观摩人数二十余人,各位老师以研促教,同倾“心理”话。 在听课学习环节中,邱细荣老师首先以击掌活动导入课堂,唤起了同学们的“内卷”状态。随后,通过有趣、竞争性较浓的竞拍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到盲目“学习内卷”结果的不确定性。最后,借助绘制学习状态曲线图,使学生们觉察自我学习的节奏,接纳自己学习状态的波动。课堂上,教师用心点拨,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整个课堂不是简单地讲述铺陈,而是预设与生成的共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研讨交流环节,来自三明二中、三明九中、列东中学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们畅谈听课后的收获和感受。老师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时不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认同的赞许,也有理性的建议。本场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内容丰富,为老师们提供了思考、交流的舞台,拓宽了教师的视界。 风正帆扬,奋楫争先,行远自迩,笃行不怠。本次省级教育教学开放活动是三明一中发挥福建省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引领辐射作用的重要内容,也是我校展示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增强校际交流的一次重要教育教学活动。三明一中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扎实推进新高考新课程改革,继续落实“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不断增强中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新课程新教材走向更高、更深、更广的新时代。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一中人将以更坚实的脚步,更有力的担当,更开阔的胸襟,躬耕杏坛,攻坚克难,续写三明一中“求真务实”的教育辉煌。
图文:各教研组 杨洁 编辑:杨 洁 初审:李芳启 终审:邓明洋 监制:罗 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