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全站搜索
网站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副标题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详细内容

疫情再起波澜 如何理性应对 ——致三明一中全体学生的心理防护指南

 二维码 289
发表时间:2022-03-07 09:45

亲爱的同学们:

最近新冠肺炎再次爆发且来势汹汹打乱了我们原本的生活节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在这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我们做好自身防护显得非常重要,而心理健康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为了帮助同学们积极面对由于疫情所带来的各种变化,更好地守护大家的心灵健康,三明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倡导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之下做好基本的防护是最大的心安。一定要记得尽量减少聚集性的活动,少出门。如果要出门一定要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避免去人群聚集处,戴口罩、勤洗手。同时要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坚持进行适度的运动,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另外,一定要主动配合学校相关数据收集工作,不瞒报,不谎报。当你做好这些基本防护之后你的心理就会感觉到安全,心理安全了,你的情绪就平和了。

二、科学看待疫情防控,提高控制感和信任感。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通过收集信息来减少不确定性以提高控制感,但过度关注只会适得其反。随着本新增确诊病例的出现,人们的关注点再次转移到疫情上。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防疫信息、有关科学知识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对于网上的虚假信息,我们要提高鉴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在疫情防控上,我们已经有了充足的应对经验和处理措施,没有必要过度感到恐慌或紧张。除此之外,当看到或听到有关疫情的各种消息时,我们脑海里可能会出现消极的思维或念头,这会让我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因而我们要学会正面思考,培养正性思维。面对消极的念头或想法,建议:

1)赋予负性事件积极意义。如当下省内出现的确诊病例让大家更坚定了要积极接种新冠疫苗,保持积极、理性、平和的心态,有利于我们增强战胜困难的力量和信心。

2)试着用好奇心代替不理解。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自己觉得不可理喻或不理解的事,进而引发愤怒。此时,不妨试着先不评判对错,而是用好奇的心态去探究,当好奇心增强时,负性情绪会减弱。‍

三、接受情绪波动,适时进行自我调节。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我们担心错过任何一丝疫情信息,不停刷手机关注疫情的发展;但在持续不断的信息轰炸之下,我们却容易变得越来越紧张,对周围和自己产生了缺乏控制感的情况,从而不断怀疑自己到底是否可能会感染病毒。于是有了以下的想法:

l 越看新闻越担心,总觉得自己难以幸免。

l 有点头疼嗓子疼,就担心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l 反复量体温都是正常,却怀疑是不是还在潜伏期

l 吃不下睡不着,又担心自己抵抗力下降

l 想去医院,又害怕交叉感染

其实,这些“觉得今天这不舒服,明天那不舒服”,越想越害怕的情况,其实都是典型的过度焦虑和恐慌。面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往往会给我们的内心造成压力和冲突。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无法掌控感,就会容易使人产生焦虑,当这些感觉太过强烈或持续存在的时候,再遇到外界爆炸式的信息干扰,就很容易出现过度焦虑。以及当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表现。心理上的压力越大,生理上的反应就越强烈。而生理上出现不适,又会加重情绪的紧张,让心理状况更加糟糕。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1、腹式呼吸放松法

 当你觉得紧张焦虑的时候不妨停下手头上的事情,尝试做几组腹式呼吸,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增强肺部活力。

①先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坐着或躺着都行;

②通过鼻腔慢慢将空气吸入肺的最底部,同时慢慢从1数到5。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把空气吸到身体的最深处。把手放到腹部,当你吸气的时候,会感到肚子慢慢地鼓起来;

③屏住呼吸,慢慢从1数到5;

④通过鼻子或嘴,缓缓地将气呼出,同时慢慢从1数到5,直至腹部扁平。如果这个过程需要更多时间,就多数几个数;

⑤确定气体完全呼出后,再正常呼吸两次;

⑥重复上述步骤,每次连续3-5次。

2、理解与接纳情绪

在疫情压力下,同学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越是压抑和否认,就越是容易被情绪支配。面对负面情绪,同学们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也无需否定自己的感受,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调节。

3、开展锻炼活动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运动,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

4、密切亲友互动

 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的身心都在接受着考验。当发现自己的情绪无法自行调整,可以好友倾诉表达,分担压力的过程会让你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还可以与师长交流探讨,让他们更充分了解你面临的困惑与问题,给予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与建议;也可以和家人沟通交流,让他们有机会走近你的内心,倾听你、理解你、接纳你,给予鼓励与支持

四、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这么做

亲爱的同学们,在对自己身体进行防护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心灵的保护。如果我们的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持续存在且无法通过自身调节,已经影响到我们学习和生活,就需要重视这些负面情绪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你们可以寻求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或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也可以在线上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①三明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热线(24小时)

189 6055 1801张老师(高中)     

180 9404 4608 肖老师(初中)

181 5003 0726 杨老师(高中)     

177 5918 7792 张老师(初中)

三明市台江医院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

0598-8033111   0598-8380233

③福建师范大学心理支持热线0591-2286 0525;0591-2286 5520

工作日08:30-12:00,14:30-17:30,18:00-20:00

周末09:00-12:00,14:30-17:30

希望24热线(全国):4001619995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

2022年3月



图文:张民青

编辑:张雅玲

审核:雷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