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
三明一中生物组吴小鸿 老师教与学改革心得 二维码
25
发表时间:2021-07-01 14:00 三明一中生物组吴小鸿 老师教与学改革研究心得 ------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社会责任的研究 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接受良好的科学教育。生物学课程在积极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怎么样才是负责任的应用生物科学与技术。 社会责任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社会责任”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负责任地运用生物学学习成果方面能够准确的处理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于对生物学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讨论,做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采取正确的决策和行动,有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作为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成果和核心素养,社会责任表现了学生相信科学、善待生命、环境友好、促进健康、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反映了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学业水平,是他们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责任教育落实到生物学科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物学科中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生物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段化、学科化、内容化、课堂化。 生物科学知识体系与社会责任。 生物科学中丰富的科学史、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生物科学知识体系是培养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增进健康,是建立在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上,生物学科的很多知识内容都与此相关。 进化观与社会责任。 进化观是生物学的核心思想。进化观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有着共同的起源,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了解现存的生物之间具有亲缘关系,从而正确看待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化观还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生物进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进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生态观与社会责任。 生态观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有助于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 生物科学技术价值观与社会责任。 正确的生物科学技术观,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生物科学和技术;然后让学生辩证的思考如何使用这些科学技术,接受人类应具有的必要的理性和必须遵循的规则和法律,理解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的教育。 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有诸多的内容和教学环节适合融入社会责任的教育。在开展这一教育时,通常不必增加额外的课时,关键是教师要有目的的切入。社会责任教育的方式有多种,以下是较常用的几种策略。 对社会性科学议题进行分析或展开讨论。 在生物课堂中,社会性科学议题包括新冠病毒、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抗生素滥用等公众广泛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了生物学科技的因素外,常常还涉及社会道德和伦理道德,有的甚至要考虑到公共安全的因素。从核能的利用到吸烟的控制,社会性议题有的复杂,有的简单,教师可以将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议题指导学生学习和讨论,促进学生社会责任的形成和发展。 在生物学课堂中利用科技新闻进行适当的社会责任教育。 从新冠病毒到新的吸烟管控措施,教师可以介绍这些科技新闻背后的生物学知识,关注人们面对的挑战,讨论可能的应对策略,从而唤起学生的责任感。 3 . 让学生面对当地或者个人的现实问题时参与决策和行动,是开展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 从外来物种的入侵、野生动物被贩卖,到垃圾的合理管理、艾滋病的防控,都可以作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提出更好的建议、决策和宣传方案,强化他们对社会的关注,提高运用课堂所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生物学的课堂中,社会责任既是一种态度和意愿,又是一种高度依赖学习过程的综合能力,需要教师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培养。这个任务绝非轻松,但是只要我们努力,一定可以迈上新的台阶。 文字:吴小鸿 编辑:林美花 初审:李杜钦 复审:刘晓芳
文章分类: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