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全站搜索
网站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副标题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详细内容

开学复课,我们一起从“心”出发

 二维码 760
发表时间:2020-05-11 09:15

在经历了一个超长寒假和长时间的网课学习后,同学们终于迎来了复课,开始进入了紧张有序的学习与生活状态。除疫情带来的心理冲击外,我们还要面对网课后遗症以及长假综合征带来的挑战,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校园的学习与生活u=842971766,2436819980&fm=11&gp=0.jpg

一、心理调节

(一)认知调节

1. 正常化看待复课后的应激反应。疫情让我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改变,我们出现生理、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是正常且普遍的,其他同学也会有类似变化,不必否定自己或过度自责。

2. 将消极认知转变为积极认知。恢复校园生活意味着回到正轨,应积极看待,尝试将消极认知(如:在家没有好好学习,好多作业没做完,跟其他同学的差距更大了;疫情预防管束太严格,一点儿都不自由)转变为积极认知(如:居家学习状态差,终于可以回到学校好好加把油了,我们要迎头赶上;学校领导和老师为了我们的健康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主动配合做好自我防护)。

u=3865630368,3794615805&fm=11&gp=0.jpg

(二)情绪调节

1. 承认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我们或许会感到焦虑、抑郁、恐惧、忧愁,但这些消极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事实上,适度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将自身状态从“放假”调整为“上学”。

2. 积极调适自己的情绪。居家学习期间,我们是否掌握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情绪调适方法?现在,可以继续选择对自己最有效的方法重复执行。除此之外,积极暗示,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正念冥想、肌肉放松等都是积极调节的方式。

u=3097633936,2391524871&fm=11&gp=0.jpg

(三)行为调节

1. 把握正常生活节奏,快速恢复在校作息。返校复课,逐步调整生活状态,恢复作息规律,以增强掌控感和自信心。

2. 与老师、同学保持适当距离交流,增进情感支持。课余闲聊中,可以一起回顾特殊时期的趣味经历、分析疫情带来的成长启示,畅想疫情过后的未来生活等,互相给予心理支持。

3. 积极参与班务抗疫活动,用“心”传递正能量。戴口罩,量体温,勤洗手,不串寝室,不聚群,做好防护,配合检测,注意营养,适量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u=2224206938,690756017&fm=15&gp=0.jpg

二、心理适应

(一)学习适应

1. 面对现实,正确评估。三个月的网课学习已过,全面评估居家学习情况能帮助我们正确定位。因此,我们要正视自己目前的学习现状,给自己的学习来次大扫描,你的优势、不足是什么?哪些需要提高和尚待加强?重新设置起点和目标,以现在的位置为起点,让自己重新出发。

2. 循序渐进,适度要求。每个人恢复状态所需要的时间不同,适应期间不能强迫自己达到最佳状态和完美状态,循序渐进才真正有助于我们尽快适应。

3. 思考抗疫感悟,激发学习动机。疫情带来的所思所想、全民抗议的团结氛围、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等是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人生想法与生涯规划?认真思考,或许能有效提升我们的学习动机。

u=1188599196,326131057&fm=15&gp=0.jpg

(二)人际适应

1. 积极交流,调适情绪。我们要珍惜返校面对面的人际沟通,与同学、老师多交流互动,增强安全感、信任感,通过交流,能更多地了解疫情中的他人与自己,增强归属感,疏解情绪。

2. 包容理解,相互支持。在校园的日常中,虽已做好防护,但与他人接触时可能仍有担忧甚至恐惧,有部分同学也可能不愿与他人靠近或频繁交流,下意识地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这些都是正常情况。面对疫情,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应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给彼此更多的时间来适应。

3. 及时求助,排解不适。当我们发觉自己无法适应或压力过大,心理“复位”不良,尝试了上述各种方法都无法改善时,应及时向家长、班主任、科任老师、专业心理援助人员寻求帮助,及时得以排解和调整。

总之,在这特殊时期,调整心态,学会适应,用科学的方法,从容愉快地面对新的挑战。相信自己,成功之路,非我莫属!


图文:王锋

编辑:林联注

审核:雷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