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
历史组黄燕教与学改革研究心得(2) 二维码
29
发表时间:2021-07-01 18:37 三明一中历史组黄燕老师教与学改革研究心得 基于核心素养分析高中历史教学
教育部在2018年1月修订并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专门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重点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从课程教学的价值观来看,以上五个核心素养是培养高中生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的重要途径,是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从历史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进一步明确五大核心素养和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内在联系,对于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成效、实现历史课程育人本位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核心素养和历史教学的简述 历史教学是民族教育,是各级院校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培养传统文化素养、民族思想素养、知识能力素养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实践。在这个角度上,高中历史的教学功能,就是针对教学群体的特定年龄阶段和心理接受水平,把历史教学成果施教于受教群体,达到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所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指向,从课标中归纳的5个核心素养来看,其指向性是明确的,历史教学的本质就是推行国家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涵养人生境界家国情怀。 从两者的关系来看,历史教学是实现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核心素养又通过学生品格的形成来影响历史教学的成效。综述,历史教学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生熟悉掌握国家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正视历史、从历史吸纳经验,从而能在人生观、世界观上作出正确判断,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品格和价值判断。 二、核心素养和历史教学的定位 新的课程标准确立后,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被提了出来,已经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衡量目标之一。从本质上看,核心素养既是明确的实质目标,也是抽象的情感目标。核心素养对于历史教学的定位,在于历史学科体系的重塑,特别是在育人目标的定位上,核心素养的养成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眼光来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经过多轮的调整改革之后,主要从以“本本教学”为主向“人人教学”为主转换,主要对历史进程中的人文、人性、人品等人的特点进行探索,这也是新时期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因此,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与教学功能是一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历史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要素在历史学科的具体表现,也是实施历史学科教学功能的基础和保障。综合上述来看,历史核心素养既要满足整体育人目标的价值要求,同时也要保证学科功能的实现。只有通过优化整体中的各个要素,才能推进教学功能的最终达成。 三、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价值与功能的凝练与提升。要求我们要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视野之下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凝聚历史价值观、健全人格、培育人文素养、提高公民素质等功能的实现。学生毕业之后,这些在历史学习生涯中所形成的品质、价值观,会使他们终身受用。教师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师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文字:黄 燕 编辑:魏栎婷 初审:陈俊财 复审:林永全
文章分类: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