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
展风采,真教研,共成长 ——三明一中、龙岩市永定区城关中学、沙县五中联合开展线上教研交流活动 二维码
390
发表时间:2022-04-28 18:17 “研无教,则无以立足;教无研,则无以长久!”为体现三明一中、龙岩市永定区城关中学、沙县五中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探索研究,探寻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的建设路径,同时充分发挥三校的示范辐射作用。2022年4月28日下午,三校联合开展了线上教研交流活动,研讨高中学科教学以及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建设、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 本次活动由三明一中数学组教研副组长曾翰举老师主持,分三个流程进行:首先是由三明一中一级教师林秀娟老师与沙县五中一级教师刘志强老师带来的同课异构《直线与平面垂直》;接着是三明一中一级教师邱云秀老师做题为《“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专题讲座;最后是互动评课议课环节。 首先,林秀娟老师从复习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线面相交”,通过“宇航局发射航空飞行器的画面”、“屹立在地面上的国旗杆”、“树于地面”等大量事实,切入特殊的位置关系,“线面垂直”,帮助学生“建构”线面垂直,对学生作业中常见的垂直这个词进行解释,什么是线面垂直。“面外一条直线垂直于面内所有直线,则面外这条直线线垂直于该平面”。通过线面垂直的定义,引出如何判定线面垂直,制造矛盾点,谈到线面垂直无法通过定义来直接证明面外一条直线垂直于面内所有直线。从新“解构”线面垂直。最后利用公理二的推论,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引出判定线面垂直的条件,面外一条直线垂直于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即可。“重构”线面垂直。林老师这节课紧扣时代主题、发挥教学的育人目的。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板书工整,注重数形结合,充分利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规范空间立体几何纸笔作答标准。 接着,刘志强老师展示了充分落实双新教育改革,对新课标、新教材解读充分。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 课堂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上,从基本生活事实,让学生发现线面垂直无处不在,刘老师基于学生自己的语言,认识学生世界的线面垂直,尊重学生认知,尊重学生观点,让学生充分表达,再帮助学生认知基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重点,精选内容; 尊重学情,从线面是无限延伸,所以证明线面平行线与面无交点比较困难,从而证明面外一条直线平行于面内一条直线,则线面平行;迁移至证明线面垂直通过定义要去证明垂直于面内无数条直线过于困难,从而转化证明有线条直线。突出本节课重点,从证明垂直无限条直线,到垂直有限条直线。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解答线面垂直,面外直线只需要垂直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即可。 3.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 解释为何垂直两条相交直线即可,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并通过对比为何垂直两条相交直线才可以,垂直于平行的两条直线为何不行,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和表述论证过程,理解线面垂直的体系,让学生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 4.重视过程评价,聚焦素养,提高质量。 整节课刘老师对每个学生课堂表现进行精准点评,线面垂直,线与面成90度,对也不对,帮助学生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上课语速适宜,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语言风趣幽默,紧跟时事,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板书工整,语言规范,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位一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实验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两堂课后,邱云秀老师带来了主题为《“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专题讲座,适应“新教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变革。邱云秀老师简单介绍了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评价改革,从课堂教学的基本逻辑、基本追求、基本过程、基本结论和基本工具五个方面,就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见以及实践建议。我国课改的方向,就是从“依靠教”的逻辑转变为“依靠学”的逻辑,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从这样的逻辑出发,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也就清晰了,结合三明一中高二年段学情邱老师提出了课堂教学七步曲:一是坚持一个教学原则:先学后教;二是激发学生两种状态:积极的自我认同和积极的课堂对话;三是好教师三个策略:倾听、串联、追问;四是提高四种学习效果: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学习的效度、探究学习的深度;五是满足学生五个欲望:体验与参与、发现与创造、交往与互动、表现与分享、受表扬被认可被确认;六是落实六种学习活动:培优补差、学科竞赛、学考辅导、同伴助学、网络拓学、教师导学;七是体现七种学科素养:以学为本、因材施教、相互信赖、富于激励、公平关爱、网络应用、学科味道。最后,邱老师说,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其实就是通过教学变革和课程变革,走向思维变革。通过邱老师的讲座,在座的教师们不仅对“双新”有了更深的理解,还学习到了适应改革的课堂模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讲座结束后,三校老师敞开自我,各抒己见,分析两位老师对《直线与平面垂直》这一节课的不同处理方法,总结了各自的闪光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其中,三明一中数学教研组组长卢晋铭老师和副组长曾翰举老师对课堂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反馈,共同探讨教学策略、交流教学经验。 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心灵的碰撞,灵感的生发,即是教研意义所在。本次联合教研活动打开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聚多方之智慧,促能力之提升,相信我们今后的教研活动,会涌现出更多精彩的课堂,激起更多智慧的火花。 图文:李惠 编辑:李惠 初审:吴梅玲 终审:卢晋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