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
福到千万家——三明一中学生会组织参与春节活动 二维码
226
发表时间:2023-02-02 00:05 中华福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又值新春佳节,三明一中学生会组织了同学们积极参与春节活动,一同在“年”的脚步中,探寻“福”的身影。 一声爆竹在天空炸响,那是邻家孩子迫不及待的欢喜,四面传来邻里拜年的应和声,响彻汇集着吉祥堆积的云朵,凝聚着年里辛勤的汗水。感受着冬日的暖,春节拉开了序幕。 而年味来得更早,在新年之前,家家户户扫洒庭除,备置年货,当然,少不了更换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起源于桃符,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中国人对祈求全家福乐最直接的体现。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如果春联贴起了,就是好运近了!”一展,一铺,一贴,艳艳的红被太阳照耀着,对联展扑扑地在门楣上喜悦着,它便是好日子的征兆,笑脸洋溢在乡亲们,孩童们的相互祝福声中,好运气缓缓地涌上人们的心头。 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当然,除了换桃符,贴倒福,春节中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中,也饱含对全家福乐的美好愿望——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那一天。老人们常言,阖家团圆是福,能吃是福,美味的菜肴不仅仅是对一年辛苦工作的犒劳,也是中国人将对福的美好期许融入餐桌,智慧的体现。 “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包饺子的人握着擀面杖,龙飞凤舞打好一张张皮,桌子中间放着一个大肉盆,用勺子和筷子将其包入皮中,如一个又一个盲盒,看!桌子上不一会儿就摆满了形式各异的饺子,栩栩如生。圆圆滚滚的饺子,像极了一个个元宝,饺子又谐音“骄子”,不难看出人们的期许与美好祝愿。 终于,香味俱全的一桌子饭开吃了!大人们酌着酒,与故友交谈着一年下来的悲欢喜乐,孩子们追逐打闹,满手都是油,窗外,烟花也在黑夜中尽情的盛开。一桌饭菜,福气满满,吉祥如意幸福年,家家户户团圆年。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人们通过年对福的追求远不于此,不仅于家中,福也来到了校园。三明一中的校园里,四处挂起了红灯笼,门口红艳艳的对联,还有的班中挂起了小灯,与中国结。玉兔送福,也来到了校园。 福,早已来到了你的身边,隐匿在方方面面。福气迎风高高挂,福气满满团圆菜,福气冲天幸福年,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福气满满,平安顺遂! 撰稿人:叶雅婷,陈忠旭,翁荷卿,连梦淇 张建豪 田加裕 陈钰嘉 |